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7-4-10
教学目标:
1、理解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制作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制作。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回答问题或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和读表练习
教学难点:合计的百分数如何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复式统计图的知识?表名、单位、日期;表头的设计;合计和总计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情况统计表
2005年1月
|
| 计划生产 | 实际生产 |
|
|
|
|
|
|
第一季度 |
| 2000 | 2100 |
|
第二季度 |
| 3000 | 3180 |
|
第三季度 |
| 3000 | 2850 |
|
第四季度 |
| 2000 | 2410 |
|
让学生结合昨天学习的知识,说图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
你能设计表头吗?并把该统计图加以补充吗?
季度 台数 项目 | 总计 | 计划生产 | 实际生产 |
|
合计 |
| 10000 | 10540 |
|
第一季度 | 4100 | 2000 | 2100 |
|
第二季度 |
| 3000 | 3180 |
|
第三季度 |
| 3000 | 2850 |
|
第四季度 |
| 2000 | 2410 |
|
对于上面出现的总计,到底要不要?学生呈现一种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结论,理解为什么不要总计:因为这里的总计没有切实的意义。
现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个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学生的整体问题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计算出。
填入上表得:
季度 台数 项目 | 计划生产 | 实际生产 | 完成计划百分数 |
合计 | 10000 | 10540 |
|
第一季度 | 2000 | 2100 | 105% |
第二季度 | 3000 | 3180 | 106% |
第三季度 | 3000 | 2850 | 95% |
第四季度 | 2000 | 2410 | 120.5% |
到现在为止,表格完成了吗?还没有!还有一个合计的百分率没添?学生探讨该如何填写?思考汇报!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针对学生出现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方法?从该处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出发:表示去年实际生产的台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理解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你能计算增产的百分率吗?计算并绘制统计表。
空调厂第一季度声场拖拉机情况,有部分数据已经记载在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年 月
月份 台数 项目 | 计划生产 | 实际生产 | 增长百分数 |
合计 |
|
|
|
一月 | 2600 | (1) | 20% |
二月 | (2) | 3220 | 15% |
三月 | 3000 | 3720 | (3) |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百分数的计算,合计百分数的确定。
课后反思:
整堂课是在昨天学习的复式统计图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率,因该所百分率的计算问题不是特别的大,只要弄清楚这里的百分率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就行?但是对于合计的百分率到底该怎么计算,学生会把各个百分数相加的和或是各个百分数平均数写上去,所以这里有必要要把课本上的例题稍加修改,因为例题中出现了问题:
原来例题:
季度 台数 项目 | 计划生产 | 实际生产 | 完成计划百分数 |
合计 | 8000 | 8650 |
|
第一季度 | 2000 | 2100 | 105% |
第二季度 | 2000 | 2280 | 114% |
第三季度 | 2000 | 1860 | 93% |
第四季度 | 2000 | 2410 | 120.5% |
在确定最后一个百分数的时候,利用两种算法就出现了一样的结果:
方法一、
方法三、
这样学生就不能很好的区分到底是如何计算?因此在后来的设计中就修改了例题,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确定使用哪种算法进行计算,直到例题介绍完,再让学生自习肯本上的例题,发现利用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但是还是让学生明确是利用什么方法计算出这个结果的。
还有,比较课本上的教材安排可以发现,在后面的练习巩固是没有采用先完成试一试,而是直接就出示了练一练的习题,一是因为时间上不允许,于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先让学生练习练一练,把试一试作为机动;二是比较两个练习,可以发现,对于试一试学生的难度不是太大,是和例题相同的,而练一练对于大部分学生还是存在问题的,为了克服难点,练习的时候安排先让学生思考你要先算什么?如何计算?得出结论先计算出其中的(1)、(2)、(3),把问题的难点转化为以前学习的百分数问题,减低学生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