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标版正、反比例量的练习教案

国标版正、反比例量的练习教案

来源:客趣旅游网

邗江区实验学校 杨美玲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9——7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正、反比例意义,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弄清正比例、反比例量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回顾整理

  1.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2. 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比较分析

区分特征

1、出示练习十三第9

观察两张表格并思考回答书中第69页的问题。(表略)

2、全班交流

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相互补充与完善

 

 

 

 

 

 

 

 

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感知应用

 

  1. 出示练习十三第11

先填一填、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1. 练习十三第10

看图填表。

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1. 练习十三第12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

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C成(     )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C成(     )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B成(     )比例

  1. 判断
  1. 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1. 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1. X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Y不成比例。

                                       

  1. 练习十三第13

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说说是怎样想的?

  1. 思考:如果X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Y是多少?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填一填,议一议

 

 

 

 

 

 

 

判断、讨论

 

 

独立思考

大组交流

 

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四、总结评价

质疑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介绍给爸爸、妈妈吗?

 

 

 

评价总结

教后反思: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