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蚯蚓(推荐15篇)

蚯蚓(推荐15篇)

来源:客趣旅游网

本周,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探究实验作业。我选择的实验:探究蚯蚓一截两段后会不会再生成两条蚯蚓?“这怎么可能呢,难道蚯蚓会神话故事里面的‘分身术’吗?”一个个问号在我脑海里盘旋着。

放学后,我拎着小铲子和妈妈一起来到草地上挖蚯蚓。不一会,不费吹灰之力我就挖到一条蚯蚓。蚯蚓软软的身子,长长、圆圆的,像一根绳子。蚯蚓爬起来一拱一拱的,把身子扭成了“s”形。“蚯蚓看起来好丑啊,这么丑的动物,应该不会是益虫吧?”妈妈看我一脸嫌弃的表情,指着地上说:“别看蚯蚓其貌不扬,你可不能‘以貌取虫’认为好看的虫子就是益虫,难看的虫子就是坏虫子。”

原来,蚯蚓是农民的朋友。它以泥土里的沙粒、土壤以及叶子为生。这些东西吃了以后排泄出来是卷曲粘的小颗粒,里面含有化学物质,是庄稼所需要的营养。蚯蚓是一台很好的耕耘机。在地下生活,还能把地下的细土翻到上面,把粗土翻下去,使土地更松软,起耕耘作用。蚯蚓有一个霸气十足名字叫—“地龙”在中医学上是一味名贵的药材,可以通筋活血。

“尽管蚯蚓有这么多本领,但是到底会不会‘分身术’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究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半信半疑的把它截成两段:一分为二的蚯蚓跳起了“双人舞”一会这段把身体拧成一个S形,一会儿那段又拧成了一个O形,像是两个巫师在为施展魔法做热身运动。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咦,蚯蚓没有变成两只蚯蚓啊?”妈妈好像看穿我的想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再观察观察吧。”几小时之后,令我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从一条蚯蚓的两段,变成了两条短蚯蚓,又爬来爬去了。妈妈看我目瞪口呆的表情,拍拍我的肩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其中的奥秘,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诗人王之涣曾经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驱散萦绕在我脑海中的这片疑云,我查了百科全书,又上网查了百度百科,终于了解到了蚯蚓“分身术”的奥秘所在:原来,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身体中包含着生物器官--再生器官,这一种器官能使蚯蚓在被分解后再生。

看来我要好好学习,去发现、去研究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我爸爸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上科学课需要蚯蚓做实验,他要去挖蚯蚓。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平时上班的兴隆村办公室旁挖蚯蚓。爸爸拿着小锄头,我提着小桶,在村办公室旁边随便找了块地就开始挖,费了很长时间才挖到几条。我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土里的蚯蚓这么少呢?”爸爸说:“蚯蚓喜欢松软、潮湿、肥沃的土壤。”于是,我们开始找这样的土壤,我们找呀找呀,终于在垃圾堆旁找到了这样的土壤。爸爸挥起小锄头一挖,啊!好多的蚯蚓,我捉都捉不赢。不一会儿,我们就挖足了。

通过这次体验,我终于懂得了蚯蚓喜欢松软、潮湿、肥沃的土壤。

三年级:鱼实校江金橦

每当我打开我的相册,看着那张捉蚯蚓的照片时,我总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因为那是在我5岁时和邻居成成一起挖那弯来弯去的蚯蚓时的一件趣事。

记得那天,天刚下过雨,地上一片潮湿,我约了邻居成成到楼下玩。

很快,成成便下来了,我俩一会儿跳绳,一会儿骑车的,玩得可开心了!突然,我想了个鬼主意,认为成成怕蜗牛,便到花池里挖了只小蜗牛给成成看。没想到,成成不但没害怕,而且,还趾高气扬地说:“不就是一只小蜗牛吗,我还敢挖蚯蚓呢!”出于好奇,我决定跟着成成学。

我俩各自回家拿了一把小铲子,越潮湿的地方,我们越要挖,最好上面还盖着一片烂叶子。由于我是新手,所以挖得满手都是泥。我要和成成比赛!一个念头从我心中闪过,于是,我更加奋进了。此时,成成的小桶中已有4条小蚯蚓了,我也不甘示弱,挖了2条,虽比不上成成这个顽皮的小男生,可对女生来说,这已是超过“世界纪录”的了。我们又继续挖,有些蚯蚓还不听话呢,那条黄色的就是,我挖了半天,它就是不肯来。我心里暗暗地喊:小黄蚯蚓,你听话点儿, 我绝不亏待你的,有了你,我就赢了。这小黄蚯蚓,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乖乖地爬到我小铲子上。天啊!又是一条!我赢了!我居然赢了!一个小男生竟比不过我这个小女生!正在我欢呼雀的时候,爸爸用照相机把我俩照了下来。从此,我的相册里就多了这张挖蚯蚓的照片。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小时候挖蚯蚓的事来。真有趣!

今天,嗨爸爸带我到他家的花园挖蚯蚓。

嗨爸爸告诉我:“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我们可以先在地面找到有蚯蚓大便的地方。”我们拿着小锄头来到花园里阴暗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小堆圆圆的,小小的,白色的象鱼卵一样的小土粒,那就是蚯蚓的大便,我挥舞着小锄头,使劲地挖着土,终于看见了一条小小的蚯蚓,可是它马上钻到土里面去了,只剩下一点点尾巴了,我用手轻轻地把蚯蚓扯出来,放在手心上,蚯蚓又细又长,软绵绵的。我按相同的方法挖到了许多的蚯蚓。嗨妈妈还讲了一个关于蚯蚓的笑话故事给我听,这个笑话使我懂得了蚯蚓有再生能力,挖断了蚯蚓的身体它也可以成活。

今天的户外活动既有趣又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土地底下有一颗小小的豌豆,它非常想长大,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太阳公公。它长啊,长啊。可是,土地太硬了,它怎么也长不上去。可太阳公公想让它长,好见面。它想:要是有蚯蚓那该多好啊!嘿,果然有一只蚯蚓爬了过来。它说:“蚯蚓哥哥,请你帮我把土地弄松点吧!”蚯蚓听了,在土地里东跑西跑,一会儿,土壤就变得非常松软,肥沃。豌豆谢过了蚯蚓,继续往上长,可在一些小石块上停住了。小石块说:“站住,此地不能过,请后退一百步,豌豆就这样被堵住了,过了十分钟,十小时,仍然长不动,这时,蚯蚓又来了,它说:“你不能向上长,可以向右长啊。”豌豆听了,有了信心,一开始不行,不怕,继续,经过了许多次失败,终于成功了。

豌豆终于见到了太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是一条小蚯蚓,

样子普通本领大。

地下住了许多年,

只为庄家松松土。

就算成了钓鱼食,

也是为民做贡献。

听很多人说,蚯蚓放入水中还能爬出来。“耳闻是虚,眼见为实。”所以我决定亲眼看看蚯蚓是否有这种能力。

我找来一把小铲子,跑到家楼下的桂花树旁挖起蚯蚓来。不一会儿,我便挖出来几条小蚯蚓。我将小蚯蚓放入事先准备的水桶中,并倒进了少许的水。为了让它们适应水中环境,我另外挖了些湿润的泥土放入水中,好让它们实在爬不上来时可以钻进土壤里躲避而不至于被淹死。我刚把泥土放进去,有些蚯蚓就拼命地跳动着,挣扎着;有些蚯蚓在桶底不停地钻着,正在寻找着出口;还有些蚯蚓害怕地钻进土壤里,怎么也不出来。看着它们如此恐慌,我猜测它们是爬不出来了,但是我还是让妈妈盯着水中的蚯蚓,要是爬出来了告诉我一声,说完,便回家看书去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兴奋地跑上来,对我喊道:“有两条蚯蚓爬出来了!”我赶紧下楼想去看个究竟,然而这两条蚯蚓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们可真厉害,这两条蚯蚓竟然安然无恙地爬出来了。

望着水桶中其它的蚯蚓,它们似乎已经筋疲力尽,居然高枕无忧地躲在水中的泥土里睡大觉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两条“出逃”的蚯蚓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信念才重获了自己的自由吧!

10月31日 星期三 晴

我们家养了很多蚯蚓,是用来钓鱼的。

我们家养的蚯蚓和田地里的蚯蚓可不一样。田地里的蚯蚓又黑又长又粗,而我们家养的蚯蚓身体是红红的,没有田地里的蚯蚓那么粗,江里的鱼儿可爱吃我们家里养的蚯蚓了。

听爸爸说:“蚯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和再生功能。”

我想试一试。

于是,我从我家的蚯蚓箱里用筷子夹了几条来做试验。我拿来一把小刀把蚯蚓从中间切成两半,蚯蚓立刻在地上跳起来,痛苦地挣扎着。我一看,连忙把爸爸叫来问:“爸爸,蚯蚓是不是要死了?”

爸爸说:“不要紧的,它一会儿就好了。你快把他放到潮湿的泥土里。”

我听了连忙把它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潮湿的泥土里。

过了两个小时,我又去看我用小刀切成两半的蚯蚓。心里在想:他会不会死了呢?

可是,当我扒开泥土时,我一看,呀!我的蚯蚓居然没有死,它们在泥土里欢快的爬行着!真的像爸爸说的那样,蚯蚓有很顽强的生命力,还有像壁虎尾巴一样的再生功能。

三年级:梁宇恒

生命是可贵的,我们要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五一放假啦!妈妈带我去老家玩,可开心了。一到老家,我立即飞奔到田里,看看有什么宝贝。哈!这就有一条蚯蚓。看!它正在一伸一缩地做伸展运动,我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先拿来一个木棍,把它撬了起来,它好像发现了什么,使劲地扭来扭去,好像在大喊:“快放我下来!”这时,我想起了在书上看的一句话:蚯蚓身体成两半了还能活。我要试一试,因为试了才知道嘛。我用木棍使劲把蚯蚓身体戳成两半,蚯蚓好像不动了,难道它死了?算了,我下午再来看吧!

吃了个午饭,睡了个午觉,我精神抖擞地走进田间,寻找上午的蚯蚓。咦,跑哪儿去了?难不成真没死?我仔细地寻找着,那边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是蚯蚓吗?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悄悄地扒开草丛一看,真的是一条蚯蚓。什么,不可能是上午那条吧。可这条蚯蚓的一端,的确有被人切断过的痕迹。在这一瞬间,我从心底升起一股对蚯蚓的敬畏之情,连小动物都知道热爱生命,那我们人更要热爱生命。

生命何其宝贵,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童年的美妙是每个人都分享过的。但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独有韵味的,虽然不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但也绝不会一成不变。只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回忆,那才是真正能勾起人们思绪的。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没有像农村孩子那样“东奔西跑,走街串巷”的自由生活,有的大都是那一方狭窄的天地,其中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父母的约束。

由于年龄小,什么都感到新奇。有一次,刚下过雨,地面很湿,许多对这种天气敏感的小动物都很活跃。我和“小弟”辉辉拿着小铲在一块“湿地”上刨土玩。忽然发现刚挖出的土中有纠缠在一起的蚯蚓。那时虽然听说过“蚯蚓”和“蛇”,但还不能区分。因为年龄小,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那是蛇,马上尖叫着跑开。但是立马又转过头来,因为那“蛇”毕竟太小,就算是蛇,也不可能厉害。带着猜疑回来的我们总觉得特别玄。但还是凭着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回来解决那群过着群居生活的“蛇”。于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经过一番“咬耳朵”,终于露出“凶残”的本性。酷似“神刀大侠”的身手,来了个“一网打尽”,两铲就解决了“蛇群”,然后又搞定了余孽,大功告成。

于是,迫不及待回到家中接受赏赐。回家告诉爸爸,他还不信。及至带他看时,他却笑得前俯后仰。原来我们将这蚯蚓当作了蛇,但幸好不是将蛇当成蚯蚓。若真是这样,那受害者就可想而知了。

虽然蚯蚓像蛇,但决不能将它当成蛇,就像蛇不能当成蚯蚓一样。

年轻的人们啊,不要仅凭自己不全面地判断去做某些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到蚯蚓,你们一定不陌生,细细的、棕色的,几乎没有花纹。就是那么淡然无奇的小生物,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末,我们在下楼玩时,突然被一条蚯蚓吸引了我的眼睛,便想仔细观察一下。

那条蚯蚓在泥土里爬来爬去,像一根针在衣服上穿梭。弟弟问道:“妈妈,这是什么?” 我抢着回答:“蚯蚓,快走啊,脏死啦!” 弟弟却不以为然:“姐姐,我想看它。” 我也蹲下来观察起来。这时,妈妈说:“别看这个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大自然可离不开它的帮助呢,它能松泥土,使泥土变得更有营养。正是因为有了它,这些花草树木才能长得这么好。” 经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一片泥土果然比旁边的更松软,花草树木也长得更茂盛,这才恍然大悟,蚯蚓虽然很小,但是它每天在帮助大自然。

这时,我那顽皮的弟弟突然拿起一根树枝,把蚯蚓搞成了两截。我气愤地说:“你把它搞死了。” 弟弟却委屈地说:“你看它不是还活着吗?”我仔细一看,蚯蚓果然还在动。妈妈告诉我,这两段蚯蚓到时候会长成两条蚯蚓。啊!我这才知道,原来蚯蚓的生命力还是这么的顽强不屈,这更让我感动了。我从小小的蚯蚓身上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

在晴朗的一天中午,我和小伙伴一起在公园里玩耍。正在我舞弄棒的时候,我的伙伴大吼道:“快来看这儿有只蚯蚓。”我箭一样跑过去,一看是一只又长又弯的蚯蚓。

我俯下身子,静静的观察,发现这是一条暗红褐色的,大概有七、八厘米长的蚯蚓。身子是一节一节的,一只脚也没有慢慢地在土里蠕动着。从它圆溜溜的身体上,一时也分不清哪是它的头、哪是它的尾。这时想起科学课上老师有告诉我们蚯蚓身上有环带,主要是帮助蚯蚓繁殖后代,以助于爬行。它爬行的时候是呈波浪形来行进的。我想试着用手碰碰它,当我把手放在泥土里,蚯蚓慢慢地向我靠近,接着又猛地缩回去,这样连续了几次,蚯蚓感觉没有危险才又向我靠近。嘿,这小东西真警觉。中午到了,妈妈叫我回去吃中午饭,但我对蚯蚓的迷恋还未消失,我几次对妈妈说我不想吃,但最后一次妈妈没有说话了,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所以我还得上去吃饭。

吃完饭,我以最快的速度直奔蚯蚓的家,嗯?怎么蚯蚓消失了呢?我顿时心里就像是有成千上万只蚂蚁一直不停的在咬着我,很难过,刚才那股兴奋劲儿也跌进了谷底。正准备转身回家,突然一个小小的身躯在泥土里钻了出来,是它!蚯蚓像是读得懂我心似的,向我探了探头,我那一刻非常激动,尤如老鼠偷到大米一般开心,原来蚯蚓那时候是回家睡觉了呢。

通过书上介绍知道了蚯蚓有一种再生功能,我就把蚯蚓的一小截放进盒子里,没过几天,蚯蚓就长出新的身子,看来蚯蚓的再生功能果然名不虚传。蚯蚓的这个本领可真神奇!小朋友们你知道吗?不要看蚯蚓个头小小的,它还是一位环保小卫士,它可以吃掉我们人类的垃圾无论是蛋壳、果皮、硬纸板、下水道污物或者其他垃圾,只要经过发酵都能被它吃下去,拉出的粪便又是一种很好的天然肥料。除此之外它能帮农民伯伯松土,帮助地里的农作物更好的生长,它还是鸭子和小鸡的美食,所以蚯蚓是一种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春天蚯蚓刚刚起床,迎来崭新的一年。夏天,蚯蚓脱掉沉重的厚衣,换上薄薄的新衣。秋天,银杏树叶掉了,蚯蚓换上厚厚的大衣。冬天,蚯蚓要准备过冬的食物,迎接下一个新年。

大自然真美妙啊!我爱蚯蚓,更爱大自然!

“人死不能复生”,可听说蚯蚓被人剪断竟然可以变成两条蚯蚓,你信吗?我想做个试验。

一天,我拿着铲子在松软、潮湿的泥土里挖了几条蚯蚓,把它们放在一个大大的杯子里。我拿起剪刀,对准一条最大的蚯蚓,它好像察觉到了危险,在泥土里紧张地钻来钻去,好像在说:“快逃,快逃,凶手来了!”“啪”,一条蚯蚓被我拦腰剪断了,它在杯子里活蹦乱窜,伤口处流出了红色的血液,我心疼极了。

不知怎么的,蚯蚓的头在动,尾巴却一动不动,我害怕起来,赶紧抱住妈妈,“蚯蚓死了!蚯蚓死了!”我大叫。妈妈也战战兢兢地仔细观察。突然,蚯蚓的尾巴开始摆动起来。我和妈妈高兴地跳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蚯蚓复活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放到装满新鲜泥土的杯子里,盼望着它早日长出头和尾。

过了几天,我捧起杯子看见蚯蚓的伤完全好了,还长出肛门和环带了呢。蚯蚓果然有再生能力。

我一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地了。

科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捉蚯蚓。我从书里了解到蚯蚓喜欢阴暗、潮湿地地方,喜欢吃腐烂的叶子等生活习性。

我和妈妈在楼下找了一块好地方,妈妈说:“石头下面应该会有的。”于是,我们开始挖洞。起先,我小心翼翼地挖,生怕把蚯蚓弄伤了。可是连蚯蚓地影子也没有看见。我心急了,使出了蛮力,把土弄了一团糟。“挖到了,挖到了!”妈妈突然叫道。我连忙用夹子去夹,可我一看,怎么这条蚯蚓这么短呢?原来是我刚才乱挖的时候把蚯蚓弄断了。

就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妈妈说:“没关系,再抓一条嘛!我点点头,又认真地开始挖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挖到了一条完整的蚯蚓。

看来,做任何事都不容易啊!连捉蚯蚓这种小事都要一波三折。做其他事情就更需要有耐心了!

蚯蚓是一个松土高手,松松软软的土有利于农作物快速成长。蚯蚓帮土地爷爷抓痒、挠背,直“逗”得土地爷爷“咯咯”直笑,是土地爷爷的开心果。因为蚯蚓不喜欢阳光、盐味、单宁味,在夜晚的时候,蚯蚓才会“遛”出家门,去吃一些有机废垃圾,可不吃带盐味和单宁味的(因为蚯蚓怕这些东西),是个净化环境的小帮手。小蚯蚓,可是上等药物,可以治病。蚯蚓是软骨(没有骨头的动物)环行动物哦。“好一条蚯蚓!”我不禁赞叹道。哦,对不起,蚯蚓,别看你丑,可你有那么多的用处,我们应该和你做朋友。

前几天,我和爸爸在松松的泥土里捉来几条蚯蚓。

回到家,我把蚯蚓倒进脸盆里,开始观察,蚯蚓长着一条软软的身子,身上有一段红中带黄的环带,离环带最远的顶部是肛门。我随手抓来几块泥土放进脸盆里,只见蚯蚓一伸一缩地向泥土爬去,好像闻到了泥土的气味。这时,我产生了疑问:蚯蚓有没有眼睛和鼻子呢?我通过一番调查,知道了蚯蚓没有鼻子,是靠身体前端的嗅觉器官来辨别方向和探路的。

一天过去了,我想:蚯蚓一定饿了吧。于是,我就拿来一片菜叶放在蚯蚓身边,它不但不吃,而且还把头扭到了另一边,我又拿来花生米给他吃,也是同样的反应。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傻孩子,蚯蚓的饮食是跟一般的动物不同,它只吃泥土里腐烂的东西。”

我知道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知识。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