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从事原本的工作且不能适应其他工作时,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性裁员时,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企业解除劳动合
法律分析
在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经过医疗期满后,如果仍不能从事原本的工作,也不能适应由用人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那么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放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无十二个月的限制。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支付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支付经济补偿金。无十二个月的限制。
4、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无十二个月的限制。
5、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支付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一、企业承担赔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
1、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即招用后故意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以及劳动合同到期后故意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的;
2、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侵害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
4、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有什么区别?
1、两者的概念不同。经济补偿是用人单位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解散该用人单位或者解除劳动者时,对劳动者给予的经济补偿。而经济赔偿是指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时,给予对方的一种赔偿,或因劳动者的过错造成公司损失时,对公司损失的补救。
2、两者适用的法律不同。经济补偿的标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而经济赔偿则是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的约定。
在实践中,有时候经济补偿金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了解经济补偿金的相关法律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拓展延伸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例如工资、保险和公积金等。而赔偿金是在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过错或违反法律规定而受到损失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
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区别在于,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一种补偿,而赔偿金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一种赔偿。另外,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是由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定,而赔偿金的支付标准则需要根据具体的事故或案件情况进行判断。
在劳动纠纷中,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过错或违反法律规定而受到经济补偿金,则用人单位需要按时足额支付。而如果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过错或违反法律规定而受到赔偿金,则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因此,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虽然都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金额,但它们的概念和法律规定有所不同。在劳动纠纷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应该支付哪种类型的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18修正):第六章 扶持措施 第二十七条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补贴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可以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放,也可以采用贴息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贷款。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八条 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
国家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