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程序简明高效,申请后一个月内开庭。申请提交后5天内决定受理,再5天内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10天内提交答辩书,再5天内送达申请人,开庭前5天通知当事人。
法律分析
申请劳动仲裁后一般在一个月内能开庭。当事人提交申请之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在受理之后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在十日内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在开庭五日前通知。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案件的争议解决程序是怎样的?
劳动仲裁案件的争议解决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受害方应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接下来,仲裁委员会将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将进入仲裁阶段。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将提交证据并进行辩论,仲裁庭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裁决。裁决作出后,双方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若拒绝,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整个争议解决程序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间因案件复杂性和地区差异而异。劳动仲裁案件的争议解决程序旨在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一种公正、迅速和有效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
结语
劳动仲裁案件的争议解决程序确保了快速高效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申请劳动仲裁后一个月内即可开庭。双方在申请提交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在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在受理后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有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并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开庭前五日将通知双方。劳动仲裁案件的争议解决程序确保了双方的权益,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了一种公正、迅速和有效的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申请劳动仲裁后多久通知单位开庭
劳动仲裁立案后多久通知单位开庭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劳动仲裁延长期限开庭申请书如何写
国内各种仲裁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仲裁的审理时限,只对作出裁决书的期限作了规定。涉及各领域的仲裁法中没有规定作出裁决书期限的,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各地在制定仲裁规则中给予明确。列下分别是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劳动纠纷仲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结案期限:
1、《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第四十八条规定作出裁决的期限为仲裁庭在组庭后6个月内作出裁决书。经仲裁庭请求,仲裁委员会仲裁院院长认为确有正当理由和必要的,可以延长该期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长的,劳动仲裁开庭延长申请书经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长,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人败了怎么办
申请劳动仲裁申请人败了后,如不服该劳动仲裁决定,劳动者以下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对以上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仲裁怎样开庭
开庭陈述是当事人充分表达自身诉求或辩论意见的重要途径,也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查明事实的重要过程,当事人在开庭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对自己有利的原则进行陈述。具体的陈述内容,应该根据自己案情发展,灵活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