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征是肠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特点是肠道无结构上的缺陷,但肠道对刺激有过度的反应或有反常现象的出现。过去曾被称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黏液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但实际上肠道并无炎症。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病人感到腹部不适或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黏液性大便等。
本病属于中医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病因病机
1.西医
本病的病因还不完全明了,根据临床疾病发作的情况看,大致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精神因素:如烦恼、忧伤、恐惧、应激等。
(2)饮食因素:患者往往对某些食物不能接受,如牛奶、奶制品、豆类、冷食等。
(3)气候因素:有的患者对气候过敏,多因腹部受凉或吸入凉风寒气而发作,或对阴冷雨湿敏感。
(4)肠道感染病后遗症: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5)其他:如口服泻药史。遗传因素也会影响。
2.中医
(1)情志失调:常发生于平素脾胃虚弱的病人,消化管道排毒能力较差,由于情志失调,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不行,内生之毒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存于脾胃,引起腹痛,当毒邪以影响胃气降浊功能为主时则便秘,以影响脾气升清功能为主时则泄泻。
(2)脾胃虚弱:脾胃为人体主要排毒器官之一,当脾胃气虚或病后脾气虚弱,或饮食不当,劳倦过度伤脾,导致脾胃虚弱,水谷不化,毒存体内,清阳之气不升,则发生泄泻。
(3)饮食所伤:饮食不节,停滞不化,成为内生之毒,必然损伤脾胃,脾胃损伤加重,毒存体内,脾胃清阳不升,毒素不能排出,故便秘或泄泻。
(4)外来之毒入侵肠胃:外来之毒以湿热、寒毒最多见,脾喜燥而恶湿,外来湿毒存于脾土,最易困阻脾土,使脾失运化,水谷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发生泄泻,寒毒袭肺,由表入里,使脾胃失和,或寒毒入里,损伤脾阳,导致运化失常,患者常有腹痛或不适、腹胀、肠鸣、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小肠功能紊乱显著的患者,多表现为水样腹泻,伴有脐周不适或阵痛和肠鸣音亢进,症状常可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此外,患者也诉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不适,食欲减退,嗳气,恶心,而且常伴有心慌、气短、胸闷、面红、手足多汗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