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宝宝哭声解读宝宝的需求

从宝宝哭声解读宝宝的需求

来源:客趣旅游网

 当宝宝还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时,哭是宝宝表达感情、对外界刺激本能性反应,不同的哭声表示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反应。有时候宝宝的哭哭闹并非身体不舒服,有时候少哭、不哭反倒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而有些时候宝宝过多哭闹,亦可为疾病的信号。所以说,学会读懂宝宝哭声中的信息对照顾宝宝非常有必要。

正常哭声:

运动性哭声

婴儿睡觉醒来,运动肢体时,常伴有节奏性的哭声,声音响亮,音调柔和,不嘶不哑,而脸色红润,呼吸正常。这对肺的舒张和呼吸肌的锻炼均有益。

觅食性哭声

其声调与运动性哭声接近,但哭性急,节奏紧密。这时,母亲用奶头或手指触及孩子的口角,婴儿就会立即转向奶头或手指侧,口唇做吮吸动作,哭声停止。

求抱性哭声

开始哭声缓和,断断续续。当一直得不到家人抱时声调逐渐提高,哭声变为连续性。被抱起后,则哭声立即停止。这常见于某些已养成爱抱习惯的孩子。

反抗性哭声

孩子感到不舒服,如尿布浸湿、衣着过紧、感觉冷热、锐物刺痛以及昆虫叮咬时,也会发出哭声。开始时是间歇性的“咿咿呀呀”,一般不剧烈,哭哭停停。没有人注意,帮助解决“问题”,那么哭声会逐渐变大,变为连续性。

异常哭声:

肠套叠性哭声

多为阵发性,孩子突然嚎叫,哭声紧迫,音调亢进,同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表情痛苦,烦躁不安,手足舞动。一会儿,哭闹停止,趋于平静,如此反复发生。患儿常伴有呕吐、腹部肿块和便血等。

腹泻前哭声

腹泻患儿在排便前因肠蠕动增加,感觉不适,常会哭闹,排便后,哭声自停。

肠痉挛性哭声

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啼哭,音调高亢,两腿蜷曲,一阵哭闹后转而安静,反复发生。

中耳炎性哭声

患儿哭闹时用手抓耳,摇头。若牵拉患儿的耳廓时,哭闹加剧,这时要想到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

吃奶时哭声

孩子感冒鼻塞,口腔有炎症、溃疡,咽后壁有脓肿时,多在哺乳或进食时哭闹,甚至拒绝饮食。

此外,若孩子的哭声嘶哑,要想到喉炎、喉头水肿;新生儿出现尖叫样哭声要警惕是否为颅内出血;哭闹时伴有点头样抽搐,孩子可能患了婴儿痉挛症;哭时无泪时,则是脱水的表现;而持续性哭闹、呻吟、烦躁不安、可能是心力衰竭所致。

 除了以上通过哭声来判断宝宝的身体状况外,父母还可以通过观察婴幼儿吃、玩、睡和精神状况,一旦有些异常,也比较容易发现。一旦发现就应及时就医,寻找原因,进行治疗。宝宝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体重改变

婴幼儿出生后,随着增长,体重增加速度颇快。如体重增长速度减慢,不增加或下降,必然存在某些疾病,如腹泻、营养不良、发热、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第二、是情绪和性格改变

健康的孩子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哭不闹。若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眼直视、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表现;嗜睡、呕吐、前囟饱满、脖子发硬,是脑膜炎症状;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往往提示病情严重。

 第三、是饮食改变

如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突然拒奶,无力吸吮,或不肯进食或进食减少,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热;腹胀,不断打嗝、放屁、口腔气味酸臭,提示婴儿乳食停滞,消化不良;拒食或食后即哭,同时口水增多,应注意是否有口腔疾患。

第四、呼吸改变

婴幼儿呼吸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患病易引起呼吸异常。若呼吸变粗、频率增加或时快时慢,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热;张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动作是鼻子不通气的表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50次,算翼扇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可能是患了肺炎、呼吸窘迫症、先天性横隔膜疝气等病,不可掉以轻心。有时小儿呼吸急促,不能平卧,身体发热,咳嗽频繁,提示患有支气管炎;气急、咳喘、哮鸣,是哮喘发作。小儿经常口唇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

第五、睡眠改变 孩子一般入睡较快,睡得安稳,睡姿自然,呼吸均匀,表情自如。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常是发热反应;睡眠中惊醒啼器,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易激怒,对环境兴趣减弱,加上囟门闭合晚,常是患有缺钙引起的佝偻病;若入睡前爱用手搔抓肛门,可能是患了蛲虫病;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等。

宝宝的成长与父母细心呵护是密不可分的,父母不仅要认真学会如何照顾护理宝宝,也同样需要学会如何发现宝宝的异常,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为宝宝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