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洋卫历史:洪武三年(1370年),於显被任命为广洋卫指挥使。卫,是明代的一种军队编制体系,下辖约5600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旅。
洪武六年(1373年),於显擢升大都督府佥事。明初大都督府是朱元璋设置的最高军事机构,后来拆分为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於显后来又到前军都督府担任佥事,佥事是都督府的一种高层职务。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於显因病去世。朱元璋追封他为英山侯,谥号“襄武”。
在《明实录》中,断断续续地记载着於显的一些故事。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在南京组建成立“广洋卫”,负责水军作战和水路运输。洪武三年,於显被任命为广洋卫指挥使,也就是广洋卫的一把手。在这个职务上,他曾经领兵追击歼灭侵犯苏州、松江、温州等地区的倭寇。洪武六年,於显曾受命出海巡防防备倭寇。
於显还曾参与出海征讨倭寇的大战役。洪武七年,朱元璋命靖海侯吴祯为总兵、於显为副总兵,率领江阴、广洋、横海、水军四个卫的官兵、水师“巡海捕倭”,一路将倭寇追至琉球,取得了一次远洋征伐的大胜利,一直到洪武八年,舰队才回到南京。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曾经梦到“太阴有象,主胡兵入寇”,梦醒后,他下令各卫严加防范倭寇,同时命於显从海上运米四十万石,作为战备物资。
和朱元璋结成亲家:史籍中的记载还显示,除了为朱元璋东征西讨、远洋抗倭,於显与这位开国皇帝还有不一般的关系。
明史专家介绍,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第八个儿子、潭王朱梓娶於显的女儿为妃,“就这样,於显与朱元璋成了亲密的儿女亲家”。
可是,这一层姻亲关系,反而给潭王朱梓带来杀身之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当时於显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宁夏指挥於琥却被卷入胡惟庸案,很快就被处死。朱梓闻讯后非常紧张,老爸朱元璋虽然派人对他进行安慰,并让其入京,但朱梓更加害怕,与王妃於氏一起自焚而死。於琥案发之时,九泉之下的於显也被列入“胡党”,一代名将,竟在死后莫名其妙背此黑锅,真是历史奇冤。
明朝广洋卫的历史
明朝初年,曾多次与蒙古开战,所以他们当时在蒙古边境一带设置了四十多个卫所来进行防卫,包括有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广洋卫等等。这些卫所都是明朝的边防重地,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的四大卫,它们在保卫国家、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它们就是: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以及镇海卫。
这个“卫”其实就是明代的一种军事编制,5600人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