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养生,现在正当炎夏酷暑,我们又该怎样养生呢?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可以健康快乐的度过夏天,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夏季有哪些哪些养生保健的方法。
夏季养生保健
夏”原意为“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谚云:“立夏东风少疾疴,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起居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中,称之为孟夏(夏之初)。此时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
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故称心藏神。
饮食盛夏酷暑,人体出汗多,需补充水分,保持机体平衡。夏日炎热,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相对减弱。为此,保证胃肠功能正常,选用食物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卫气;五月,脏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卧起惧早;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减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
谨记2点夏季方可健康养生
养护阳气
中医认为,万物生长要顺其季节自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涂瑶生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春夏之交,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宜顺时而养,需要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
如何养阳气呢?涂瑶生指出,首先是饮食调理,多吃辛甘微温食物,像韭菜、生姜、蒜等辛香之物,不仅能让阳气升发,有助维护人体阳气,同时,还有温散祛湿的作用。但此时不适宜吃大辛大热的食物,比如辣椒等。
春夏养阳除了在饮食方面下工夫外,睡眠也十分重要。中医认为,熬夜容易耗损人体的阳气和阴液,阳气耗伤会导致精神疲倦、火气上升,出现咽喉痛、长暗疮等症状。因此,要注重睡眠,尤其要注重子午觉,即中午12点-2点和晚上12点-2点,这两个时段阴阳相交,要平静入睡。特别是晚上12点-2点,人体产生的褪黑素比较多,这时候要进入深睡眠。晚上过了两点再睡,就算你再睡10个小时都很难补回来。在中午,也是阴阳之交,也应睡一下,哪怕打盹15分钟,下午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值得提醒的是,这时候气温不稳定,容易受凉感冒,所以要注意保暖。
推荐食疗
银耳炖鹌鹑蛋
配料:银耳20克,鹌鹑蛋4个,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银耳洗净,用水发开除蒂,鹌鹑蛋煮熟后捞出剥壳。将食材放入炖盅,加清水和冰糖,隔水炖。
枣杏栗子焖鸡
配料:嫩鸡1只,栗子100克(去壳去衣),杏仁10克,红枣5枚,葱段、姜丝、核桃仁,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杏仁、核桃仁用沸水烫后去皮;鸡洗净,切块,爆香,烧至四成熟时,将杏仁、核桃仁、红枣等一同放入焖熟。
健脾祛湿
这段时间由于雨水多,湿气重,湿热之邪入侵人体,人会感觉身体困重、胃口差、舌苔厚腻、大便糖稀等,因而要注意健脾祛湿。
莲子、淮山、茨实、薏米、扁豆等都是不错的健脾祛湿的汤料,其中,祛湿功能较强的要数扁豆。
除了通过食疗祛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指出,运动也是可以祛湿的,人体出汗,就可以把体内的湿气发散出来。如果天气好,要多外出做运动,因为太阳是最廉价的化湿剂,太阳照到哪里,湿气化到哪里。
邹旭提醒,虽然现在温度也有二十五六摄氏度,但不主张在这个时候就喝凉茶来清热。因为此时饮用苦寒的凉茶来清热,容易损伤人体阳气,让人胃口变差,肠胃功能会受到影响,中医称之为“碍脾”。若有上火症状,只要用一点菊花泡水喝即可,菊花可以舒展肝气,同时还能清除肝内的郁热,起到清热的作用。
推荐食疗
扁豆薏米瘦肉汤
将适量瘦肉与蜜枣、赤小豆、薏米、扁豆、葛根、玉竹、陈皮放入煲内,加适量水煲约两小时,调味即可。
砂仁薏米淮山粥
用砂仁、薏米、淮山加少许大米煲粥食用。中医认为,常吃淮山粥,健脾胃而水湿渐化,其祛湿的功效不错。
结语:看了小编的文章大家应该知道了,夏季保健养生最重要就是8个字“养护阳气,健脾祛湿”,小编也介绍了保健养生的方法和食疗,喜爱养生的朋友可以多多尝试。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