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豫让词语意思是什么

豫让词语意思是什么

来源:客趣旅游网

豫让的解释是: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豫让[yùràng]⒈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豫让详细内容】

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二、引证解释

⒈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引《吕氏春秋·论威》:“冉叔誓必死於田侯,而齐国皆惧;豫让必死於襄子,而赵氏皆恐;成荆致死於韩主,而周人皆畏。”唐张九龄《上姚令公书》:“君侯察其苟附及不轻受,就而厚之,因而用之,则禽息之首,为知己而必碎;豫让之身,感国士而能漆。”后亦泛指刺客。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欲存豫让心,先试荆軻剑。”陈衍《辽诗纪事·耶律乙辛<十香词>》:“上尝召登(单登)弹筝。后諫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轻近御前?’”

三、汉语大词典

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吕氏春秋·论威》:“冉叔誓必死于田侯,而齐国皆惧;豫让必死于襄子,而赵氏皆恐;成荆致死于韩主,而周人皆畏。”唐张九龄《上姚令公书》:“君侯察其苟附及不轻受,就而厚之,因而用之,则禽息之首,为知己而必碎;豫让之身,感国士而能漆。”后亦泛指刺客。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欲存豫让心,先试荆轲剑。”陈衍《辽诗纪事·耶律乙辛〈十香词〉》:“上尝召登(单登)弹筝。后谏曰:‘此叛家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轻近御前?’”

四、其他释义

1.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

五、关于豫让的词语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犹犹豫豫  豫让桥  豫让  让让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六、关于豫让的造句

1、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2、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

3、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雠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4、智伯定睛一看,原来是首阳山的侠士豫让,遂行礼道“豫壮士,还记得本帅三至首阳,徒步寻访先生之事否?”。

5、贾谊就此评论说,同一个豫让,先是“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后来“抗节致忠,行出虖列士”,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君主待人的态度不同而使然。

6、谢晋燕年纪毕竟还小,撒谎都不会撒,这样的犹犹豫豫让“阴阳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豫让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