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各种需求,皆属于欲。古人谈到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等。人的需求,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既涉及物质生活,也涉及精神生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正是为了逐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参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积极贡献,与此同时,自己的需求也会随之得到满足。
一个人若只想到个人的需求,特别是贪欲无度,则不仅不利于社会,也是个人养生的大患。因为贪欲无度之人,脑子里始终得不到安宁,精神耗散,无法内守,心身健康必然受到危害。
知足常乐,意在告诫人们要节欲守神。许多人之所以半百而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一个人过分追求名利、声色、物欲,对养生的危害是极大的。
广义的知足常乐,包括节制各种过分的声名物欲。究其大要,有人概括为四,强调节制酒、色、财、气。有人概括为五,要求做到“名利不苛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还有人归纳为六:“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七情六欲为人之常情。要生存,得吃饭,就有食欲。要繁衍,得交合,就有性欲。要生活,必需油盐柴米,衣服被褥,岂能没有物欲?人生一世,追求真善美,欲留好名声,无可非议。要提高,不想学习行吗?要发展,不思创新行吗?这学习之欲,创造之欲,摧人奋进。人类不断产生新欲望,反映出人类日益发展的新追求。由此可见,人欲者,既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又是追求的内在动力。当然欲而无度,必遭大害。
知足常乐与积极进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知足常乐告诫人们要节欲守神,养德与养生相结合。“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既要节欲守神,又有对人类日益发展需要的新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辩证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