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租赁房屋需与被拆迁人、承租人签订补偿协议,其他居住人无权签订。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公共利益,可决定征收房屋,如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旧城区改建等。
法律分析
拆迁租赁房屋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也就是说拆迁公有租赁房屋的,拆迁人要和房屋的承租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该房屋内的其他居住人,虽然也享有被拆迁房屋的补偿安置利益,但无权和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拓展延伸
公租房拆迁补偿标准如何确定?
公租房拆迁补偿标准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会考虑房屋的面积、位置、使用年限等因素来确定补偿标准。其次,政府还会参考市场价值、房屋状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此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也会被考虑进来,以确保公平和合理。因此,公租房拆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旨在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具体的补偿标准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居民可以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咨询以获取详细信息。
结语
公租房拆迁补偿标准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房屋面积、位置、使用年限等,同时也考虑市场价值、房屋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等因素。政府会充分考虑公众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公平合理。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旨在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具体的补偿标准因地区和情况而异,居民可向当地政府咨询以获取详细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五章 融资租赁合同 第七百五十三条 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将租赁物转让、抵押、质押、投资入股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的,出租人可以解除融资租赁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二章 电子商务经营者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的,应当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不得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消费者申请退还押金,符合押金退还条件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章 租赁合同 第七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非因承租人原因致使租赁物无法使用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租赁物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
(二)租赁物权属有争议;
(三)租赁物具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使用条件的强制性规定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