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应诉,就放弃了抗辩权,最终可能被判还钱,不还则面临强制执行,最糟糕的情况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无效,超过24%的利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借人可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其他费用,但总计超过24%的部分不予支持。
法律分析
如果不应诉,就等于放弃了抗辩等你应该有的权力,最后很可能被判决还钱,不还的话就面临强制执行,最坏的情况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拓展延伸
欠款违约后起诉,对借款人的生活和信用会有何影响?
欠款违约后起诉,对借款人的生活和信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起诉可能导致借款人面临法律诉讼和法院审判的压力,增加心理负担。其次,借款人可能面临财务困境,需要支付未偿还债务和相关的法律费用。这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日常开支和家庭经济状况。此外,起诉记录会被记入借款人的信用报告,对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导致借款人在未来的贷款、租房、工作申请等方面遇到困难。因此,借款人应当遵守合同义务,避免欠款违约,以保护自己的生活和信用。
结语
合理合法地行使诉讼权利,对借款人而言至关重要。如果不应诉,就等于放弃了抗辩等你应该有的权力,最后很可能被判决还钱,不还的话就面临强制执行,最坏的情况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利率的约定受到法律保护,但超过一定限度的利息约定无效。欠款违约后起诉,对借款人的生活和信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借款人应当遵守合同义务,避免欠款违约,以保护自己的生活和信用。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