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从轻是指在法定刑范围内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种较轻或刑期较短的刑罚。行政处罚法规定了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五种情节:未成年人犯罪、消除危害后果、受胁迫犯罪、配合查处犯罪、其他法定从轻情节。
法律分析
从轻处罚简称从轻,是在法定刑范围内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种较轻或刑期较短的刑罚。有法定从轻和酌定从轻两种,亦可分为一般从轻和特别从轻。一般从轻适用于所有犯罪,特别从轻由刑法特别规定,只适用于特定犯罪。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五种法定情节: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2)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3)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4)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5)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拓展延伸
从轻处罚的判决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从轻处罚的判决标准是指在法律判决中,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个人情况等因素,对犯罪行为给予较轻的刑罚。判决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观方面,即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态度和悔罪表现等;2.客观方面,包括犯罪的危害程度、社会影响等;3.个人因素,如被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从轻处罚的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犯罪行为较轻、社会危害较小、被告人具有悔罪表现、初犯等情况。但具体适用范围还需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以确保刑罚的公正和合理。
结语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范围内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种较轻或刑期较短的刑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包括未成年人、消除危害后果、受胁迫、配合调查、以及其他法定从轻情节。判决标准涉及被告人的主观动机、犯罪危害程度和个人情况等因素。从轻处罚适用于犯罪行为较轻、社会危害较小、有悔罪表现、初犯等情况。然而,具体适用范围需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来决定,以确保刑罚的公正和合理。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六条 被监视居住人违反监视居住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批准逮捕:
(一)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串供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四)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
(七)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情节严重的,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