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规定及法律后果:原告在一审判决前可随时提出撤诉,但需满足条件,如自愿、不侵犯他人权益,并在宣判前提出。撤诉的法律后果包括:未送达被告前撤诉视为未提起诉讼,不中断诉讼时效;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法院应受理;撤诉案件的受理费减半由原告承担。
法律分析
民间借贷原告在起诉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与对方达成某种和解,而出现撤诉的情况,关于撤诉的相关规定如下:
在一审中,原告在判决前随时可以提出撤诉,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的操作惯例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在法院判决书下达之前均可以联系法官撤诉。
但是申请撤诉应符合一些条件:
(1)提出撤诉申请的人必须是原告或者经过原告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由他的法定代理人提出。
(2)申请撤诉必须自愿。
(3)申请撤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撤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规避法律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4)申请撤诉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撤诉具有以下法律后果:
(1)原告起诉后在民事诉状送达被告前撤诉的视为没有提起诉讼,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后果。
(2)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即原告撤诉后,在诉讼时效内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3)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
拓展延伸
撤诉后的法律后续行动:重新起诉的注意事项
撤诉后的法律后续行动包括重新起诉的注意事项。在撤诉后,如果您决定重新起诉,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牢记。首先,您应该重新评估案件的证据和法律依据,确保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您的起诉。其次,您需要遵守法庭规则和程序,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起诉状,并按照法庭的要求进行庭前准备工作。此外,您可能需要重新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或寻求调解,以解决争议。最后,您应该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以便获得有关重新起诉的具体指导和建议。请记住,重新起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谨慎考虑和准备。
结语
撤诉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常见的解决方式。根据相关规定,原告可以在一审判决前随时提出撤诉申请,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必须是原告或经其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提出,并且是自愿的、合法的。撤诉的法律后果包括视为未提起诉讼,不中断诉讼时效,原告享有再次起诉权,但需负担减半的案件受理费。若决定重新起诉,需重新评估证据和法律依据,并遵守法庭规则和程序,可能需要协商或寻求调解。建议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获得具体指导和建议。重新起诉是复杂的过程,需谨慎考虑和准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最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第二十条
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