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功效及
使用方法:1 . 适用人群 :人参可以缓 解气血不足所 致的各种症状 ,适合元气虚 脱、心神不安 的人群使用, 可用于治疗气 虚、失眠等。 2. 使用方 法:人参可以 采取水煎煮、 磨粉冲服或者 与食物一起炖 煮等方式进行 食用。可以使 用砂锅煎煮, 期间可加入适 量的糖,以中 和人参的药物 气味,同时还 可以增加风味 。磨粉冲服的 方法可以充分 利用人参,避 免出现浪费的 现象。同时, 将人参和鸡肉 、枸杞等食材 一同炖煮,多 用于食补。但 不建议将人参 和其他药材一 同炖煮,以免 浪费。3. 注意事项:对 于内热较重的 人群,如存在 便秘、口舌生 疮等症状,不 建议使用人参 ,以免加重不 适症状。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大补元气的人参,名家是这样用的
小 编 导 读
1.人参、附子
【功用】二药相用,益气温阳,心肾并治,强心救逆,相得益彰。主治久病、重病、失血等所致心肾阳虚,四肢厥逆,出冷汗,面色晦暗苍白,脉微欲绝等症,如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
【解析】人参,主要用于气虚欲脱之危证,如脉微欲绝、肢冷汗出等;脾胃气虚之食少乏力,泄泻等;肺虚气弱之咳喘无力,气短自汗等;心脾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热病气津两伤证等。附子,主要用于亡阳欲脱之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阳痿、滑精、尿频等;脾阳虚而腹痛泄泻,四肢不温;心阳虚之心悸、心痛、自汗;表虚卫阳不固之自汗、恶寒,寒湿痹痛等。二药相伍,属相使之用。最早仲景《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汤中以二药相用,后世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称二药为参附汤,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者,症见手足逆冷,汗出,呼吸微弱,脉微等。
【用量】人参6~10g,附子6~10g。
2.人参、当归
【功用】二药相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气血并治,益气养血。用于治疗心气不足,怔忡自汗,心慌气短,面色不华;或妇人产后自汗发热,气短乏力,乳汁偏少等。
【解析】二药相用,属相使之用,益气强心,补血生津。《洪氏集验方》云此药对为盗汗方;王璆《百一选方》中载道此对药可治怔忡自汗;《永类钤方》载其又治妇人产后发热自汗之诸虚证。丹溪先生人参饮子,以二药与黄芪、芍药、五味子、甘草、麦冬为伍,治脾胃虚弱,衄血、吐血久不愈者(《丹溪手镜》)。
【用量】人参9g,当归9g。
3.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三药相伍,益气生津,气阴两补,强心复脉。主治劳伤过度,或夏日中暑等致心气不足,汗出口渴,心悸怔忡,脉微欲绝,如心功能不全,各种休克等。
【解析】三药为伍,属相使之用,人参大补元气,益气生阳为主,麦冬、五味子生津养阴敛气,阳生阴长,以防虚脱,李中梓先生所谓“养阳在滋阴之上,补气在补血之先”。此能气阴俱补,阴阳平密,故东垣老人《内外伤辨惑论》名其为生脉汤,《景岳全书》又名生脉散,以治暑热伤气,气阴两伤,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等。今临床广为应用,有各种剂型,且用于急救强心升压,治疗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实验研究证明此药对确有保护、强心、升压的作用。
【用量】人参10~15g,麦冬10g,五味子10g。
4.人参、天门冬、生地黄
【功用】三药相伍,甘温益气,甘寒滋阴,益气生津,气阴两补。主治暑温日久,气阴两伤,神疲倦怠;或劳倦太过,气阴受损,倦怠乏力,口干欲饮,睡卧不宁,饮食无味。
【解析】三药相合,属相使之用,吴氏《温病条辨》名三才汤,云:“暑邪久热,寐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又云:“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又成生脉汤矣);欲复阳者,加茯苓、甘草(又有四君子之意也)。”后世医家在诊疗急重病人多取用之。
【用量】人参5~10g,天门冬10g,生地黄10~15g。
对于热爱中医、喜欢学习名家经验的读者朋友们,有一个好消息!
施今墨先生医学经验首次结集出版!
本书现正在“新鲜”上市中,位居医学新书榜第4名!
现在购买还有折扣活动,快抓紧机会把好书带回家吧!
大补元气的人参,名家是这样用的
小 编 导 读
1.人参、附子
【功用】二药相用,益气温阳,心肾并治,强心救逆,相得益彰。主治久病、重病、失血等所致心肾阳虚,四肢厥逆,出冷汗,面色晦暗苍白,脉微欲绝等症,如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
【解析】人参,主要用于气虚欲脱之危证,如脉微欲绝、肢冷汗出等;脾胃气虚之食少乏力,泄泻等;肺虚气弱之咳喘无力,气短自汗等;心脾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热病气津两伤证等。附子,主要用于亡阳欲脱之四肢逆冷,脉微欲绝;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阳痿、滑精、尿频等;脾阳虚而腹痛泄泻,四肢不温;心阳虚之心悸、心痛、自汗;表虚卫阳不固之自汗、恶寒,寒湿痹痛等。二药相伍,属相使之用。最早仲景《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附子汤中以二药相用,后世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称二药为参附汤,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者,症见手足逆冷,汗出,呼吸微弱,脉微等。
【用量】人参6~10g,附子6~10g。
2.人参、当归
【功用】二药相伍,一气一血,一阴一阳,气血并治,益气养血。用于治疗心气不足,怔忡自汗,心慌气短,面色不华;或妇人产后自汗发热,气短乏力,乳汁偏少等。
【解析】二药相用,属相使之用,益气强心,补血生津。《洪氏集验方》云此药对为盗汗方;王璆《百一选方》中载道此对药可治怔忡自汗;《永类钤方》载其又治妇人产后发热自汗之诸虚证。丹溪先生人参饮子,以二药与黄芪、芍药、五味子、甘草、麦冬为伍,治脾胃虚弱,衄血、吐血久不愈者(《丹溪手镜》)。
【用量】人参9g,当归9g。
3.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三药相伍,益气生津,气阴两补,强心复脉。主治劳伤过度,或夏日中暑等致心气不足,汗出口渴,心悸怔忡,脉微欲绝,如心功能不全,各种休克等。
【解析】三药为伍,属相使之用,人参大补元气,益气生阳为主,麦冬、五味子生津养阴敛气,阳生阴长,以防虚脱,李中梓先生所谓“养阳在滋阴之上,补气在补血之先”。此能气阴俱补,阴阳平密,故东垣老人《内外伤辨惑论》名其为生脉汤,《景岳全书》又名生脉散,以治暑热伤气,气阴两伤,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虚等。今临床广为应用,有各种剂型,且用于急救强心升压,治疗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实验研究证明此药对确有保护、强心、升压的作用。
【用量】人参10~15g,麦冬10g,五味子10g。
4.人参、天门冬、生地黄
【功用】三药相伍,甘温益气,甘寒滋阴,益气生津,气阴两补。主治暑温日久,气阴两伤,神疲倦怠;或劳倦太过,气阴受损,倦怠乏力,口干欲饮,睡卧不宁,饮食无味。
【解析】三药相合,属相使之用,吴氏《温病条辨》名三才汤,云:“暑邪久热,寐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又云:“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又成生脉汤矣);欲复阳者,加茯苓、甘草(又有四君子之意也)。”后世医家在诊疗急重病人多取用之。
【用量】人参5~10g,天门冬10g,生地黄10~15g。
对于热爱中医、喜欢学习名家经验的读者朋友们,有一个好消息!
施今墨先生医学经验首次结集出版!
本书现正在“新鲜”上市中,位居医学新书榜第4名!
现在购买还有折扣活动,快抓紧机会把好书带回家吧!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