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猪年作为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位,今年再次轮到了。
2. 现代我们所见的猪通常是家猪,圆滚滚的形状。但事实上,这些猪大多数是引进的外来猪种,并非中国本土猪。
3. 中国本土猪种正逐渐灭绝。而古代的猪,其形象更接近野猪,身体较瘦,鼻子更长。
4. 猪肉作为最常见的肉类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选择,现在我们看到的家猪品种已成为最适合人类饲养的品种。
5.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猪的真实面貌。在此,我要向大家拜年,祝各位猪年吉祥,万事如意!
6. 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这位——来自新石器时代的《猪纹陶钵》上的猪形象。有请二师兄!
7. “Hello,大家过年好!我是来自约7000年至5500年前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的猪形象,人们亲切地叫我‘河二’。我现在定居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是浙博最重要的馆藏文物之一。
8. 虽然我长得不怎么样,但我的辈分高——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猪形象装饰的陶器。我的名字叫做《猪纹陶钵》,意思就是一个钵(容器)上用我的形象做装饰。
9. 好了,先说到这儿,更多详情交给辰馆为大家做介绍。在此,河二恭祝各位猪年大吉,万事如意!”
10. 古代的猪究竟长什么样?《猪纹陶钵》权威发布,有图有真相。
11. 《猪纹陶钵》是一件黑陶钵,因其上绘有猪纹饰而得名。该纹饰被认为是中国史前时期猪形象的典型代表。
12. 《猪纹陶钵》长边两侧各阴刻了一只猪的形象。猪的形象长嘴向前突出,双目圆睁,竖耳,高腿,短尾,鬃毛粗直,身上有圆形圈和草叶纹等装饰纹样。
13. 新石器时期以前,人类多以采集、狩猎的方式获取食物,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逐渐开始对动物进行驯化,家畜的饲养也随之得以发展。
14. 猪是人类最早开始驯养的家畜之一。从陶钵上的猪纹饰可见其形象介于家猪与野猪之间,反映了野猪正在向家猪驯化的转变过程,也说明了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猪。
15. 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史前先民不仅开始使用黏土烧制各种陶器,而且还能够在其上绘制不同类型的花纹装饰,如猪纹饰等。
16. 这些纹饰生动逼真,极富神韵,反映了河姆渡时期的人们在原始绘画艺术上熟练的技巧。
17. 最后,来看这件《西晋越窑青瓷猪圈》。它的造型很简单,一个猪圈里养了两头猪。看似与主题无关,但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中,野猪经过驯化变成了家猪,家猪进而变成了财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