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耶律楚材的称呼是什么

耶律楚材的称呼是什么

来源:客趣旅游网

耶律楚材别称:耶律文正、吾图撒合里、长髯人。字号: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所处时代:元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燕京。出生时间:1190年7月24日。去世时间:1244年6月20日。主要作品:《过济源登裴公亭》《赠五台长老》《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鹧鸪天·花草倾颓事已迁》等。主要成就:辅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

关于耶律楚材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耶律楚材的诗词 点此查看耶律楚材的详细内容

《过阴山和人韵》《过济源登裴公亭》《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鹧鸪天·花草倾颓事已迁》《庚辰西域清明》《赠五台长老》《过夏国新安县》《鹧鸪天题七真洞词综卷三十三》

二、家庭成员

家世 八世祖 耶律倍 辽东丹王,后谥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七世祖 耶律娄国 辽燕京留守政事令。 六世祖 耶律国隐 辽将军。 五世祖 耶律合鲁 辽太师。 高祖 耶律胡笃 辽太师。 曾祖 耶律内刺 辽定远将军。 祖父 耶律德元 金朝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 父亲 耶律履 官至尚书右丞,谥文献。 母亲 杨氏 封漆水国夫人。 同辈 长兄 耶律辨才 官至奉国上将军、武庙署令。 次兄 耶律善才 官至龙虎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 妻子 梁氏 与耶律楚材因战乱分离。 苏氏苏轼四世孙威州刺史苏公弼之女。 子辈 长子 耶律铉 官至监开平仓。 次子 耶律铸 官至中书左丞相,追封懿宁王,谥文忠。

三、生平

耶律楚材在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生于燕京(今北京),他出身契丹贵族家庭,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其名及字均取自《春秋左氏传》中的“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 明昌二年(1191年)六月,耶律履去世,耶律楚材时年两岁(另有明昌元年及明昌三年去世之说),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 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仕于金朝,常居燕京。当时燕京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了。 泰和六年(1206年),根据金朝制度,宰相的儿子能够被赐予省掾之职,耶律楚材没有到任。想要参与科举考试,章宗询问参与考试之人关于审案的多件事。当时有十七人参与考试,而只有耶律楚材的回答为优等,于是被征召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 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南迁至汴京,耶律楚材之兄耶律辨才、耶律善才均随行。而耶律楚材留在中都,被留守燕京的丞相完颜承晖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据格鲁塞《草原帝国》记载:“占领北京后,在愿意支持蒙古统治的俘虏中,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任命为辅臣。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稍敛。 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劝亲王察合台(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礼,以尊汗权。从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初执掌中原地区赋税事宜,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对改汉地为牧场;建立赋税制度,设置燕京等处十路征收课税所。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宰相)。此后,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主要有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改革政治,提拔重用儒臣;反对生命,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战争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盛世,使先进的中原封建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还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不愧为“治天下匠”,为蒙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蒙古人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30年,多有襄助之功。皇后脱列哥那称制时,因屡皇后宠信之奥都剌合蛮,渐被排挤。 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五月十四日(6月20日),耶律楚材悲愤而死。“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消息传出,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契丹族政治家,他们的良师益友。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正如其同时代人暮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所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 至顺元年(1330年),追赠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四、人物评价

总评蒙古铁骑所向披靡,但其胜利后的统治则充分暴露了其落后性。于是在中原地区出现了“胡化”与“汉化”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历史的退步危险已有端倪。耶律楚材以其智慧与能力引导统治者看到了汉文明的优越,使蒙古帝国本身没有的礼仪、赋税制度建立起来,使蒙古落后的分封制和部落联盟的管理制式逐渐消失,使蒙古幼稚的法制得以发展成长。在蒙古国向元朝过渡的创业中功不可没。但遗憾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许多建议和构想都没有得到有力的贯彻和实施,受到了贵族和包买商人的阻挠和破坏。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具体情况及民族性是分不开的,统治者有心敛财兴武、无心安抚百姓,百姓在兵荒马乱中也无心生产而疲于奔命。但是耶律楚材的作为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功用。在后来忽必烈的建朝大业中,在蒙古进一步的汉化中,基本上沿袭了他走过的道路,并发扬光大。即使是在元朝灭亡之后,退回蒙古草原的那些贵族们在建立新政权的时候仍然不自觉地遵循了汉制中的若干原则。虽然蒙古的汉化很浅,但非耶律楚材,忽必烈之创业功勋可谓难矣;非忽必烈,耶律楚材之壮志亦难酬。历代评价李微:世之作文者非不众也,言语非不工也,及其建功定业,任大持重,不若昔之人者,其胸中所养者小也。今吾湛然居士其庶几乎!公当圣朝开创之际,膺监梅鼎鼐之任,仰赞天子,茂弘德威,臣上古所不臣之国,籍禹贡所不籍之地,公之功业著见於天下炳如日星,虽月氏殊俗,蛮荆远方,莫不仰戴其威名。观其从事征讨,军务倥偬,宜其不暇留意于文字间,然雄篇杰句,散落人间复如彼其多。或吟咏其情性,或寄意於玄机,千汇万状,会归於正,皆肆笔而成,若不用意为者。人虽服其精敏,意者何为而能然耶?殊不知公善养其浩然之气,充於其中,形於言动,发於功业,见於文章,有不得不然者矣。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其是之谓乎!宋子贞:天姿英迈,回出人表。虽案牍满前,左酬右答,咸适其当。又能以忠勤自将,尝会计天下九年之赋,毫厘有差,则通宵不寐。平居不妄言笑,疑若简傲,及一被接纳,则和气温温,令人不能忘。平生不治生产,家财未尝问其出入...笃于好学,不舍昼夜...其学务为该洽。凡星历、医卜、杂算、内算、音律、儒释、异国之书,无不通究。王邻:中书湛然有天然之才,如宝鉴无尘,寒冰绝翳。宋濂:① 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②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③惟楚有材,晋实用之。达人先知,曰千里驹。堂堂中书,执政之枢。相我太宗,拓开鸿基。拱立龙庭,上陈帝谟。三灵协和,万象昭苏。舒吾阳和,脱被翦屠。人文褰开,民献争趍。于变时雍,上登黄虞。厥功何如,请视鼎彝。王世贞:吾尝谓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宪、伯颜)焉,楚材调乳虎而驯之,使不尽血牙中国,又能以死塞利孔,其仁蔽天地矣。郭子章:耶律楚材,辽宗室子也,辽亡于金,而借元蹙金,其名曰报怨,张良之徒也。张燧:胜国初,欲尽歼华人,得耶律楚材谏而止。又欲除张、王、赵、刘、李五大姓,楚材又谏止之。顾嗣立:按元裕之《中州集》载右相文献公诗。又称赵闲闲为吾道主盟,李屏山为中州豪杰。知晋卿学问渊源有自来矣。旁通诣极,而要以儒者为归。故当经营创制之初,驰驱绝域,宜若无暇于文。而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非偶然也。纪昀:史称其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及二氏、医卜之说,宜其多有发挥。而文止於斯,不敌诗之三四,意者尚有佚遗欤。...考僧行秀所作《集序》,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於万松,尽弃宿学。其耽玩佛经,盖亦出於素习。...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虽时时出入内典,而大旨必归於风教。邻之所云,殆为能得其真矣。柯劭忞:蒙古初入中原,政无纪纲,遗民惵惵不保旦夕。耶律楚材以民爱物之心,为直寻枉尺之计,委贽仇邦,行其所学,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践刈于戎狄,皆夫人之力也。传所谓,自贬损以行权者,楚材其庶几欤。王国维:① 文正师事万松老人,称嗣法弟子从源。其于禅学所得最深,然其所用以佐蒙古安天下者,皆儒术也。公对儒者则唱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说。而寄万松老人书则又自谓此语为行权。然予谓致万松一书亦未始非公之行权也。公虽洞达佛理,而其性格实与儒家近,其毅然以天下生民为己任,古之士大夫学佛者,绝未见有此种气象。古所谓墨名而儒行者,公之谓欤!②文正以太宗辛卯领中书省,至薨凡十四年,其得君之专,行政之久,实古今所希见。太宗用公虽承太祖遗命,然十三年之间君臣无丝毫之隙。③蒙古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又金国南迁以后,威令不出国门,故山东、河北盗贼蠭起,其祸比蒙古尤烈。...加以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白寿彝: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纪中国的一位大政治家和大学者。就他的政治活动而言,在窝阔台时期,他主持大蒙古国对中原地区的治理,使蒙古游牧贵族在适应中原封建文明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他以自己积极的活动促使大蒙古国居庸关内外的地方很有特色的联系在一起了。他的事业在他的晚年遭到挫折,但后来又在忽必烈时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耶律楚材的活动是适应着当时的历史趋势的,因而他在历史上是一位值得肯定的人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耶律楚材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