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灞岸李商隐的其他诗词有哪些

灞岸李商隐的其他诗词有哪些

来源:客趣旅游网

《灞岸》李商隐其他诗词:《夜雨寄北》《锦瑟》《无题》《无题》《登乐游原》

《灞岸》李商隐其他诗词:《夜雨寄北》、《锦瑟》、《无题》、《无题》、《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年代:唐代。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灞岸的详细介绍:

一、《灞岸》的全文 点此查看《灞岸》的详细内容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二、赏析

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三、《灞岸》李商隐其他诗词

《夜雨寄北》《锦瑟》《无题》《无题》《登乐游原》

四、译文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山东一带在今年总是接二连三地抽丁征兵,看茫茫荒野上有多少冤魂在哭号呻吟。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我伫立在霜水桥边,背倚着高高的华表,不禁想起那升平年代皇帝每到二月就要东巡。

五、注解

点行频:多次点兵出征。

虏尘:指征战地。

华表:设於道旁的路标,又桥旁大石柱也称作华表。

平时:指兴平之时。

东巡:传尧舜东巡,至于泰山,此处借指唐天子之巡幸洛阳东都。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灞岸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