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敕的拼音是:jiào chì。
教敕的注音是:ㄐ一ㄠˋㄔˋ。结构是:教(左右结构)敕(左右结构)。引证解释是:⒈教诫;教训。引《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网络解释是:教敕教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àochì,是指教诫,教训。综合释义是: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7、网友释义是:简介条目:教敕解释:《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8、汉语大词典是: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于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9、其他释义是:1.教诫;教训。
教敕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教敕详细内容】
⒈教诫;教训。引《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
二、综合释义
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
三、网友释义
简介条目:教敕解释:《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於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
四、汉语大词典
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南朝梁刘孝标注:“《张敏集》载《头责子羽文》曰:‘……于是子羽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宝臣谢教敕不谨,封杖授承嗣,使挞之;承嗣遂杖杀宝正,由是两镇交恶。”
五、关于教敕的造句
1、明嘉靖帝笃信道教,敕建宫殿,钦赐山额,从此道教在齐云山如日中天,亦使齐云山成为全国道教名山之一。
六、关于教敕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