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客趣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俚歌的汉语大词典

俚歌的汉语大词典

来源:客趣旅游网

俚歌的汉语大词典是:(1).通俗浅近的民间歌谣。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蹋月俚歌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2).用为自己诗作的谦称。唐刘禹锡《插田歌引》:“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和王胜之》诗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俚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俚歌详细内容】

⒈通俗浅近的民间歌谣。引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蹋月俚歌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⒉用为自己诗作的谦称。引唐刘禹锡《插田歌引》:“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和王胜之》诗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二、综合释义

通俗浅近的民间歌谣。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蹋月俚歌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用为自己诗作的谦称。唐刘禹锡《插田歌引》:“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和王胜之》诗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俚歌[lǐgē]民间的通俗歌谣。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畲火动,踏月俚歌喧。」《聊斋志异.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一种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的曲艺。表演形式为一人站唱,并自击简板、梆鼓。唱腔属基本曲调反覆体。也称为「板鼓咚」、「咚鼓」、「咚鼓当」。自己诗作的谦称。唐.刘禹锡〈插田歌.序〉:「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和王胜之〉诗三首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三、国语辞典

民间的通俗歌谣。俚歌[lǐgē]⒈民间的通俗歌谣。引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聊斋志异·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⒉一种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的曲艺。表演形式为一人站唱,并自击简板、梆鼓。唱腔属基本曲调反复体。⒊自己诗作的谦称。引唐·刘禹锡〈插田歌·序〉:「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和王胜之〉诗三首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四、其他解释

谓俚俗之歌谣,不如雅乐之有文饰也。宋、苏轼〈和王胜之〉诗:「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五、关于俚歌的词语

俚歌  得高歌处且高歌  歌歌  歌北歌南  巴俚  鄙俚  

六、关于俚歌的造句

1、虽对他所唱俚歌酸掉人大牙的歌词颇为不然,昨日里的事也还历历在目,感怀之下也不愿让他被小姐责罚,心中稍稍为他担心。

2、莲花村通济桥码头就是那样渔户麇集,艚舟泊靠,夜色朦胧,星月迷离之际,串串渔火闪烁,阵阵俚歌吆喝。

3、大部分乡勇都从王二毛的无门之嘴中知道了小杏花和程教头之间的关系,在训练的间歇,忍不住大吹口哨,嘴里唱起怪词怪调的俚歌

4、尹方士眯着双眼摇摇头,笑而不答,嘴里哼唱俚歌,一拧身,径自踱入茅屋里去了。

5、想到民间俚歌说‘三十无子平平过,四十无子冷清清,五十无子无人问,六十无子断六亲。

6、俚歌民谣往往能够表现出一个地方的民风。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俚歌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