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手足口病开始高发的季节了。每年的4月开始,手足口开始逐渐多发,到了7-9月更是达到高峰。
我们通常对手足口的认知是怎样的呢:患儿的口腔开始糜烂,瘆人的皮炎疱疹,还是发热焦躁的画面?手足口病是不容小觑的,毕竟严重的患儿,也不乏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病例。
一、手足口有许多传闻,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疱疹,口腔疱疹后期形成溃疡,部分可高热,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一般5岁以下的儿童患病概率最高,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重症。
值得提醒的是,手足口病虽然比较容易传染,但重症和死亡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完全不用谈病色变!从全国数据来看,2008年5月至2015年9月,共有1342万病例,死亡3374例,死亡率约为0.025%。
二、手足口病有潜伏期吗,时间约有多长?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5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可持续4-5天。口腔粘膜出疹较早,伴疼痛,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流口水,手足臀部可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1、粪口传播:
宝宝触碰过患者粪便后又吃进嘴里,导致感染;
2、空气飞沫传播:
手足口可以通过唾液、飞沫和空气进行传染;
3、接触传播:
手足口会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可以发现,手足口病有其传播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幼儿园和托儿所是最易发生集体感染的地方,家庭也可能发生聚集发病现象,因为孩子的手足口病也可能会传染给大人!只是大人的免疫力较强,症状轻,但仍会成为病毒的携带者。这点希望引起各位宝妈宝爸的重视。
四、手足口病如何治疗和护理?
1、宝宝如果小于5岁,患病后要及时就医,消毒隔离,隔离期一般为2周。
2、不要带宝宝去人流密集和空气质量差的场所,容易交叉感染,加重症状。
3、宝宝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居室内避免人员过多。宝宝的衣物要宽松、整洁、要保持局部的清洁。
4、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其他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能浸泡的可在阳光下晒一晒,起到杀菌作用。
5、宝宝如果大于5岁,且症状轻微的,没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嗜睡、易惊、呼吸困难或者显得十分疲惫乏力等现象,一般家庭护理即可,无需送医救治。大多数孩子,一般7天左右能逐渐恢复,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注意口腔护理。
6、可口服清热清咽中药,当口腔疱疹变成溃疡时可用金茵肽喷口腔。皮疹多不用特殊用药。
五、手足口是终生免疫的嘛?
不是。手足口是可以由20多种病毒引起的病症,所以即便得过手足口并痊愈,也不能保证宝宝终生免疫。
六、手足口疫苗开始接种
目前手足口疫苗已经研发成功并逐步上市,3月22日起北京已经开始为小朋友们接种手足口疫苗,这对预防手足口是莫大的福音。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并减少重症和死亡案例。目前该疫苗尚未完全普及,如果有机会建议家长给宝宝们接种。
七、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病程5天内具有在短期发展成重症的可能: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7、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