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的汉语大词典是:(1).互相借用。明文徵明《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于伦谊至笃也。”张元济《〈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谷”,借“吁”为“吁”。
通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假详细内容】
通假tōngjiǎ。(1)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通假[tōngjiǎ]⒈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英interchangeabilityofwordsorcharacters;
二、综合释义
互相借用。明文徵明《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篤也。”张元济《<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穀”,借“吁”为“吁”。
三、网友释义
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古代通假字很多。当代网络用语里为了趣味化、有意为之而出现一些通假做法如“偶滴歌神啊”,不同于认识错误或打字错误而出现的错写。
四、国语辞典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通假[tōngjiǎ]⒈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英语phoneticloancharacter,usingonecharacterinterchangeablyforphoneticallyrelatedcharacters
五、关于通假的成语
六、关于通假的词语
Copyright © 2019- kqy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